人民网成都10月23日电 (记者朱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即将结束,四川是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在过渡期内,哪些关键措施起了作用,成效如何?
今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解答了上述问题。
蒋刚说,过渡期以来,四川省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通过建立健全“一套体系”守牢底线,着力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一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过渡期以来,四川持续优化完善“监测预警—精准帮扶—风险消除”闭环体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监测网格,实现对农村人口的全覆盖动态监测。建立帮扶措施库,不断丰富帮扶政策“工具箱”,对所有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动态将困难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标准实现“十一连增”。从严执行“五步销号”程序,确保风险稳定消除,对未消除风险户平均落实5项以上帮扶措施。通过系统施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守住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另一方面,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促进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和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在强化产业造血方面,出台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脱贫地区建成星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基本实现每县1个园区;构建“园区+龙头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统筹资金优先扶持到户产业,推动每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同步完善乡村物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天府乡村”消费帮扶累计销售额达981亿元。
在做实就业帮扶方面,全省围绕“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防变量”,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加强岗位精准推送,落实就业奖补政策,并通过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稳岗拓岗,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50.5万人。“十四五”期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4909元增长至去年的18359元,连续4年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加快区域发展方面,全省聚焦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9个欠发达县域和易地搬迁安置区,强化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倾斜,推进基础设施补短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同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定点帮扶、驻村帮扶,推动就业协作、产业升级、消费帮扶等提质增效。经过不懈努力,三大重点区域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区域整体实力得到增强。
下一步,四川省将全力抓好工作落地见效,圆满完成过渡期各项目标任务,提前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长久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