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富民村,中重度盐碱地500亩连片种植的“闽宁1号”水稻田里,联合收割机穿梭其间,宁夏农林科学院组织的测产专家组正在记录数据。经随机取样实测,亩产达556.05公斤,较当地平均单产提升120公斤。

3天前,在吴忠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的1800亩示范田里,经随机取样实测,这片首次大面积种植“闽宁1号”的水稻田测产结果也令人欣喜:平均亩产达712.90公斤,较利通区去年平均亩产高出100公斤。

“今年是‘闽宁1号’首次在我区大面积种植。测产结果显示,该品种稳产性好,耐盐碱性较强,适应性出众。”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孙建昌说,“闽宁1号”不仅产量亮眼,品质也不错。在2020年福建农科院水稻所优质大米品评会上,曾获得优质粳稻组食味品评第一名。2024年,在宁夏农学会组织的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闽宁1号”排名第一,食味能和宁夏优良食味标杆品种“宁粳43号”相媲美,米质达国标优质一级。

据介绍,“闽宁1号”是闽宁两地农科院历经10年选育的结晶,通过宁夏、福建、海南三地穿梭育种,聚合了南方抗病基因与北方适应性优势,2024年刚通过审定,2025年便被列为自治区主推品种。此次测产地块均采用旱直播精量穴播、无人机撒播等新技术实现丰产开局。

作为闽宁协作首个落地转化的核心水稻品种,2024年,“闽宁1号”以66万元转让权创宁夏水稻品种转化纪录,目前已与中储粮、中粮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在福建试销。(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