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技能培训14期653人、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082人、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0人、实现稳岗就业760人以上、点对点输送省外就业480人……这一串串数字,勾勒出两地同心促就业、携手谋振兴的生动图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心连者千里共好。自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以劳务协作为纽带,积极培育和打造劳务协作品牌,采取精准对接交流、开展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包车输出等举措着力推动广大劳动者就业,就业增收正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精准对接:架起异地就业“连心桥”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摸清需求、精准对接,才能让劳务协作真正落地见效。”在镇远县人社局局长霍龙胜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两地协作的细节与规划。

贵州镇远:跨越山海共协作 就业增收促振兴。
今年5月,他带队奔赴广东,与三水区人社局及当地企业深度对接,从“点对点”输出机制到专场招聘会筹备,从技能培训方向到稳岗补贴政策,逐项敲定合作细节,还实地走访产业园、慰问镇远籍务工人员,把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劳动者身边。
这样的常态化对接,早已成为两地协作的日常。自2021年4月签订劳务协作协议以来,三水区与镇远县人社部门围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劳务协作培训、促进稳岗就业等5个方面8项具体内容,构建起多层次、常态化的沟通对接机制。2025年,召开劳务协作联席会议3次,通过政策互通、需求互享,精准匹配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
在佛山市三水区,镇远县劳务协作工作站成为连接两地的“桥头堡”。站长潘容进坚持常态化入企走访,“我们每个月都会走访6家企业了解用工缺口、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把岗位信息整理后同步给镇远县人社局和老乡群,让家乡人第一时间掌握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工作站已摸排黔籍在佛务工人员2122人,走访企业64次,收集优质岗位663余个,涉及招聘人数4490余人。
这份精准对接,让不少务工人员受益。“以前从没外出打过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多亏人社部门帮我推荐岗位,工作站人员对接面试,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金堡镇秀地村潘仲玲说起就业经历满是感激:“不仅收入有保障,劳务工作站还经常关心我们,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定向输出:打通稳岗就业“快车道”
“现在我月薪能拿到15000多元,公司包吃包住还缴社保,回国的往返机票也能报销,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㵲阳镇村民罗勇回到家乡,向村民们分享着自己的就业故事。从在家打零工的普通农民,到企业技术骨干,再到派驻泰国的技术指导员,罗勇的蜕变,正是两地劳务协作定向输出的生动缩影。

贵州镇远:跨越山海共协作 就业增收促振兴。
时间回到2022年2月,在㵲阳镇东城社区举办的“春风行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上,三水区人社部门带着10家佛山企业的岗位清单而来,“稳岗补贴”“免费输送”等政策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当时正为找工作发愁的罗勇,在招聘海报上看到了佛山市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钣金工岗位——月薪4800元、包住有餐补,这让常年打零工、没保障的他动了心。“以前在工地搬砖、在家干苦力,今天有活干、明天没饭吃是常事,从来没想过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罗勇说。
在两地人社部门“自愿报名+免费包车”的政策支持下,罗勇成为首批“点对点”输送的务工人员,坐着专车直达佛山企业。入职后,他凭借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不断提升的技能,迅速得到公司的认可。2023年,他被派驻到星星冷链(泰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员。2024年,他主动牵线搭桥,推荐10余名镇远籍老乡前往佛山、深圳等地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方增收”。
这样的“点对点”输送,已成为两地劳务输出的重要模式。近年来,三水区与镇远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劳务公司等市场主体作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针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开展“一站式”输送服务。2025年,镇远县已开通免费“务工专车”10趟次,将480名农村劳动力精准输送至广东、浙江等地企业,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让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能增收”。
技能赋能:激活高质量就业“新动能”
“从零基础到持证上岗,月薪超过5000元,终于圆了技术岗的梦!”说起如今的工作,镇远县金堡镇溪头村村民吴必方难掩激动。今年3月,他参加了东西部协作电工培训班,经过20天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电路原理、设备维修等技能,以优异成绩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经培训学校推荐,成功入职浙江诸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维修电工,彻底告别了“靠体力吃饭”的日子。

贵州镇远:跨越山海共协作 就业增收促振兴。
与吴必方同批参训的都坪镇大坝村村民钟方国,也曾因缺乏技能陷入就业困境。高中毕业后,他常年在广州、深圳等地辗转,从事服务员、泥水工等临时工作,收入不稳定、发展没方向。“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最累的活,还总担心被淘汰。”钟方国说,今年借助东西部协作技能培训政策,他报名参加了专业培训,系统学习技能知识,不仅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还找到了稳定的技术岗位,实现从“体力型”务工到“技能型”就业的转变。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劳务协作中,三水区与镇远县始终将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抓手。瞄准高质量就业需求,镇远县紧扣对口帮扶城市企业及县内重点企业用工方向,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精准开设电工、叉车、南粤家政、南粤师傅等技能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让更多人凭借技能实现稳定增收。
技能培训的“精准滴灌”,离不开协作机制的“强力支撑”。2025年,两地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50万元,用于开展技能培训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稳岗就业服务,累计开展培训14期覆盖653人,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3471人实现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让一批批农村劳动力从“打工无门”变为“技术傍身”,为他们的就业之路铺就了“快车道”。
山海虽远,协作无间。如今,三水区与镇远县的劳务协作已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赋能,成为推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下一步,两地将继续以劳务协作提升行动为抓手,在政策联动、资金支持、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就业“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图/文 叶大霞)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