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惠水县羡塘镇比纳村水淹坝蔬菜种植基地,一辆辆载着蔬菜苗、肥料的三轮车,正平稳地行驶在四通八达的路上,菜农和务工群众正在种植西蓝花。这是东西部协作资金落地乡村、赋能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羡塘镇依托广州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聚焦产业发展、教育保障、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通过修建产业路、建设陪读公寓、打造烘烤房、安装乡村路灯等务实举措,让协作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路到田间,跑出蔬菜基地“加速度”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在产业发展中尤为关键。针对乡村农产品运输难、销售成本高的问题,东西部协作资金优先投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羡塘镇依托协作资金修建比纳村蔬菜基地产业路,直接串联起500亩蔬菜基地,不仅解决了以往“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的运输困境,还吸引了外地客商到本地流转闲置土地,引入种植技术,蔬菜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路建设完成后,当地蔬菜种植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如今,这条“致富路”上,车辆往来穿梭,成为连接市场的“绿色通道”。
比纳村蔬菜基地产业路
烘烤房建到村,开辟烤烟产业“新路径”
“过去烤烟叶全靠土烤房,温度控制难,烟叶质量不稳定,遇上雨天还容易发霉。现在建设了标准化烘烤房,不仅温度精准,还能省煤省电,烤出的烟叶等级至少提高一个档次。”烟农高兴地指着刚投入使用的标准化烘烤房算起了增收账。据了解,羡塘镇有过烤烟种植历史,但传统烘烤设施落后。今年,羡塘镇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聚焦特色产业升级,在三合村烤烟主产区,投入350万元资金建设标准化烘烤房。建成的30间标准化烘烤房,配套了智能温控系统和环保设备,相比传统烤房,不仅烘烤效率提高了,烟叶损耗率也降低不少。今年,当地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烤烟产业成了群众的“黄金产业”。
标准化烤烟烘烤房
照明灯装庭院,照亮乡村发展“前行路”
“以前村里晚上黑漆漆的,出门要打手电筒,现在路灯亮了,晚上散步、串门都方便。”羡塘镇桃源村的村民,晚饭后行走在村道上,看着两侧明亮的路灯,笑容格外灿烂。乡村路灯虽小,却是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民生大事”。针对乡村夜间照明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从“小切口”入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投入协作资金5万元,为村寨安装庭院路灯和村庄路灯共142盏。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乡村的道路、广场、院落被路灯照亮,不仅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还带动了乡村夜间文化活动的开展。小小的路灯,不仅照亮了乡村的道路,更温暖了群众的民心,让乡村振兴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陪读公寓配套建,构筑学子就学“幸福湾”
“以前孩子在镇上读小学离家远,我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民房陪读,每月房租都是不小开销,现在住上了陪读公寓,里面设施齐全,方便了不少。”陪读家长道出了羡塘镇陪读公寓带来的实惠。针对偏远学生“上学远、住宿难”及家长陪读成本高的问题,东西部协作资金精准投入教育保障领域。总投资30万元的小学陪读公寓项目于2024年建成投用,公寓共有21间住房,配套建设了公共厨房、洗衣房等设施,优先保障偏远村寨学生家长入住。目前,已有19户陪读家庭搬进陪读公寓,有效解决了30余名学生的“上学远”问题。
从产业路建设到陪读公寓改造,从乡村路灯安装到烘烤房投入使用,一项项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的民生工程,如同纽带般连接起东部与西部,将协作的力量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记者 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