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定西两市首创“东西消费协作五链融合”机制,促进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提质、价值链升级、创新链赋能、利益链共享,2021年至2024年消费帮扶额实现“三级跳”,从9.6亿元增加至19.68亿元,年均增速超20%,带动定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提升18%,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形成“以销促产、以产富民”的东西部协作新标杆。

破局关键:三大首创机制打通堵点

“国企订单+机关配额”制度创新。推动设立党政机关食材采购“定西专区”,刚性预留30%农副产品采购配额,推动“定西宽粉”等18类产品打入青岛60余家机关食堂,单次采购峰值破3万元。创新国企“零场租帮扶专柜”,金万达集团30个社区超市开辟定西产品专区,销售利润100%反哺定西乡村振兴基金,实现“青岛消费-定西受益”闭环。

“体验式供应链”场景革命。打造独具特色的“山珍海味”东西部协作沉浸式展销馆,首创“烹饪实演+文化溯源+餐饮体验”三位一体模式,通过马铃薯粉条现煮展示、中药材炮制工艺展示,实现产品溢价率提升35%。建设“青岛前仓+定西基地”极速供应链,在定西建立29个直采直供基地,在青岛设立28个定西农特馆,生鲜产品12小时直达商超,损耗率降低至5%。

“节会IP+跨境电商”双轨出海。借势青岛啤酒节、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打造“定货入青”超级IP,定制“定西宽粉啤酒套餐”“百合养生礼盒”等爆款,单场活动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岷县和西海岸新区利用东西部协作政策优势,深挖猫尾草产业潜力,积极投身青岛市等东部地区饲草市场,全力打造特色牧草品牌,目前猫尾草已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岷县跨境电商的主打产品。

攻坚实绩:三项硬核成果彰显质效

品牌增值新高度。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构建“政府背书+专业运营+渠道溢价”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充分利用山东省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青岛市农产品协会、定西宽粉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展品牌策划营销,在定西渭源县成立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农业品牌赋能(渭源)中心,帮助企业开展VI系统设计和特色产品包装升级。“临洮百合”进驻盒马鲜生等高端渠道,礼盒装产品溢价达300%。“定西马铃薯”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并荣登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榜第65位。

人才造血强根基。创新“双基地+双导师”育才模式,在青岛设立电商实训基地,在定西建设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累计培训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技能人才2300人次。本土网红矩阵初具规模,“抖音达人”卢石巧以乡土内容矩阵吸粉45万,万农道“当归糕”借助分销模式月销破万单,形成广深热销现象。电商人才返乡创业率同比提升45%,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村”的雁阵效应。

协作机制可持续。构建产销合作长效运营体系,搭建覆盖青岛机关单位、商超、餐饮企业的日常采购网络,2024年采购额超4.3亿元;打造中医药博览会、马铃薯大会、青岛啤酒节、定西宽粉节、鲁企定西行等节会IP,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青岛各区市帮助定西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承包生产的“六统一分”运营模式,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模式价值:打造可复制的协作样板

从行政推动到市场驱动。通过消费大数据反向定制生产,建立“需求画像-标准制定-基地建设”的市场化传导机制。青定两市着眼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成青定协作以来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定智慧谷”,入驻43家企业,搭建起“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电商直播”三大平台。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在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的悉心指导下,引进香菇新品种,其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青睐。南美白对虾、蓝莓等“新物种”突破地域限制,成功在定西落地生根、走向市场。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构建“三级品牌金字塔”,顶层打造“千年药乡·中国薯都”区域公用品牌,中间培育扶正、清吉等10个企业品牌,底层发展定西宽粉、陇西腊肉等30个产品品牌。实施“品牌出海”计划,在青岛设立品牌运营中心,聘请专业团队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定西宽粉通过品牌授权模式,带动30多家企业共享质量标准,衍生出自热火锅、酸辣粉等创新品类,品牌估值突破20亿元,较协作前增长4倍。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共赢。青定双方共建农业产业园区7个,已吸引18家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东部研发+西部制造”的协同格局,实现了青定企业的双向共赢。甘肃蓝天淀粉有限公司与山东惠发食品、烟台中宠食品等企业合作,探索建设“飞入地”车间,对马铃薯淀粉进行加工增值,运用到肉丸、水晶包、火腿肠、药用变性淀粉、宠物食品等多类产品。(青岛协作定西第二批挂职干部工作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