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柴达木双峰骆驼存栏量达4600余峰,养殖户人均月收入超5000元,特色产业富民效益显著提升。这一成效得益于乌兰县依托特色资源,借助浙江援青机制,成功推动骆驼产业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全产业链跃升。
近年来,乌兰县严格秉持“以优配优,保优去劣”的原则,精心打造保种选育基地,构建起涵盖“育种、保种、繁育”的三大保护体系,为骆驼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稳固根基。乌兰县创新采用“企业+合作社+牧户”机制,引进龙头驼奶企业,推广散户集中圈养模式,建成全省唯一的驼乳加工生产线及智能化基地,并获得多项认证与专利,显著提升规模效益。如今,全县骆驼产业销售额已达2463.84万元,年增收超过1300万元。
同时,当地积极携手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深入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以“援青资金+规模发展”模式累计投资2900余万元,用于扩大骆驼种群、升级加工设备和建设产业基地,极大推动了规模化发展进程。尤为突出的是,全县为1500峰骆驼佩戴“北斗项圈”,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实现“指尖放牧”;引进先进驯养技术,使驯化效率提升15倍以上;并通过“24小时锁鲜”技术将驼奶保质期从1天延长至180天,成功破解储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