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以下简称试验区)高新片区,弘毅新材料年产100万吨高端不锈钢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混凝土泵车臂如巨龙舒展,钢架上工人头戴安全帽有序作业,电焊、吊车及机械声此起彼伏,奏响了春日里的建设交响曲。
“得益于园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推进得非常顺利。”该工程负责人康君说。目前,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预计三四个月便可竣工投产,实现8月投产目标。
康君的话既传递了团队的自信,也彰显了试验区以项目拉动经济、以实干促增长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试验区通过产业提速、招商引资、服务升级三重引擎齐发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数智引领,形成新磁场
4月14日,在广西睿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奕公司”)新能源电池组装车间,机械臂精准舞动,焊接、烘烤、注液、封装等数十道工序在全自动化设备的精准操控下流畅衔接。“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实现了新能源锂电池月产能370万支,产品性能提升带动订单同比增长10%。”该公司的生产总监陈振华说。
目前睿奕公司拥有12个商标权、5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订单同比增长10%,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这样的创新图景并非个例。沿着西江黄金水道向东,试验区(梧州)高新片区正涌动着人工智能赋能的澎湃动能——在广西喜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智能质检设备的激光束在莫桑钻表面快速扫过。“这套自主研发系统日检10万克拉,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同庆说,“公司现有8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产能比去年增长了40%以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试验区已形成“智能+制造”的生态磁场。目前园区集聚2087家企业,有85%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
“我们正在构建‘数字基建+智能工厂+AI协同’的创新链,今年重点推进龟苓膏智能工厂、弘毅不锈钢数字产业园等12个标杆项目,让人工智能渗透产业链每个环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党工委书记黄飞向记者介绍。
2 精准招商,铸就新引擎
在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集聚区生产交易中心建设现场,工程机械阵列轰鸣,建设者们正以分秒必争的节奏推进工程进度,其建成后,将全面激活六堡茶产业链的聚合效应,标志着梧州“3+2+N”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迈出关键一步。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产业就是谋未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主任唐伟栋说。
今年以来,试验区谋划一批龙头项目、“链主”项目、配套项目,以弘毅金属新材料金属精深加工项目为牵引,引进世界500强建设2个金融监管仓。用好重点工业项目计划开工、在建、竣工、储备四张项目清单,实施项目推进节点化管理,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全力推动菲玛特、睿奕、弘毅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弘毅一期精深加工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竣工投产。针对投资入库项目,做到开工一个入库一个。一季度入库固投项目16个,其中工业项目11个。
翻开一季度成绩单,数据印证着“链式招商的成效”:一季度实现签约菲玛特、睿奕智能制造等8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6.3亿元;在谈项目18个,计划投资总额38.85亿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试验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全方位创新与不懈努力。
今年以来,试验区出台加快打造500亿级产业园区攻坚方案,围绕粤桂“3+2+N”产业布局,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融入“1+1+3”联合招商体系,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机制,开展“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壮大延伸产业链条。
3 服务提效,塑造新优势
“一季度我们的产能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广西普德新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开关电源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制造工程部经理付海堂说,取得“开门红”离不开试验区的优质服务。
试验区持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活动,以“党建提质年、作风建设年、工作落实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企业所需所求,靠前服务,对企业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今年以来,试验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改革导向,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02项,同比增长17%,群众满意率达100%,且实现零投诉;逐步完善涉企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累计开展企业走访118次,收集并办结问题84项中的40项,通过行业座谈促成企业间实质性合作;重点领域问题解决时效提升40%,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同时,试验区推行“五位一体”招工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成功为55家企业招聘2187名员工,有效保障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同步优化12345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保持工单100%处理率。
据统计,一季度,试验区预计协助20多家企业争取自治区稳增长资金超490万元、力争帮助30多家企业发放一季度稳增长补助超180万元。(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曾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