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积极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创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市场化路径,成功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

走进位于西秀区轿子山镇的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全株玉米青储加工车间,只见数台饲草加工设备正全速运转,玉米秸秆被粉碎、发酵后,由输送带送入裹仓机压制成型,最后进行打包后化身为优质牛饲料,叉车在车间内穿梭,将成品饲料块运往仓库,整个生产线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荣平:“今年,到今天为止我们收储的秸秆数量已经达到了43000多吨,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是成倍地增长。去年一年我们发放出去的秸秆资金接近1000万,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发放了1000多万。我们边收边加工边销售,销往六枝、关岭、织金等区域各大小型养殖场。”

秸秆回收利用不仅提高了秸秆利用效率,还成为了农户增收的新渠道,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秸秆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吨240元收购价的激励下,每天,几十辆满载玉米秸秆的农用三轮车在厂房门口排成长龙,等待机械回收处理。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轿子山镇虹龙村村民张国敏:“每年到秋收季节,我们都会拉玉米秸秆来三合牧草公司,我一天拉3车到5车来,每车可以赚100块钱,这样又可以节省我们的劳动力,又增加我们的收入。”

厂房内,机械轰鸣。厂房外,农户们正在进行利益分红。工作人员认真核对信息,将钱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攥着沉甸甸的收获,农户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轿子山镇永峰村村民马永春:“今年收秸秆以来,我砍家里的来卖,大概拉了16车,到现在赚得8650元,还是可以的。”

以前,秋收后大量秸秆在田间被付之一炬,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火灾隐患。为破解这一困局,2022年,轿子山镇政府引进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开启秸秆回收工作。

2023年,在东西部协作资金帮扶下,轿子山镇政府申请了350万元建起了两座厂房,专门“消化”这些昔日的农业废弃物。通过“以用促禁”的产业链思维,三合牧草有限公司构建起了一条从秸秆收集、运输、加工到肉牛养殖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一根小秸秆“链”起多方共赢大产业。

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荣平:“通过今年我们的秸秆综合利用,现在焚烧量大幅度减少,空气指标和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改善,我们真正做到了‘蓝天卫士’。”

随着产业链完整构建,秸秆收储需求也大大增加。三合牧草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每天合计加工饲草近1300吨,今年预计加工量超6万吨。

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荣平:“现在我们的两条生产线都是24小时连轴转,我们还希望再增加两条生产线,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增加产能,让安顺的秸秆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让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企业也获得更多的盈利,实现真正的秸秆联动、四方受益。”(图/文 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