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扬榆协作开展以来,两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在扩内需、促消费上相互赋能,在惠民生、增福祉上共建共享……这一年来,“好地方”扬州与“塞上明珠”榆林,虽远隔千里,但携手谱写山海情,通过拓展消费帮扶渠道助农增收、深化劳务协作促进就业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帮助榆林多地群众持续增收。
以“发展性资源”带动“基础性资源”
无定河畔,榆林米脂县苏米秦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黄澄澄的小米,颗颗饱满圆润、色泽诱人。这些地产优质小米即将通过深加工,制成小米辽参、小米月饼、小米粽子等高附加值食品,通过快递发往江苏各地。
“苏米秦食品是在苏陕协作、扬榆协作推动下成立的,今年产值可达1.1亿元。”苏米秦相关负责人张雄彪介绍,虽然米脂小米闻名遐迩,但之前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处境。“在扬榆协作的推动下,米脂建成了集综合服务、品控研发、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小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开了销路。”
如今的苏米秦食品,已经率先成立米脂小米创新实验室,力图将米脂打造成为中国小米生态产业集聚城市,进而带动米脂县域及西北地区以小米为主的特色优势杂粮产业跨越式发展。
苏米秦是一个缩影。扬州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发展性资源”丰富,而榆林的自然资源、山地特产等“基础性资源”丰厚,双方互补性极强,在扬榆协作工作组的协助推动下,米脂小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内,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集聚,小米甚至可“变身”为小米油、小米锅巴、小米方便面、小米酵素面膜等深加工产品,年精深加工能力可达12万至16万吨,不仅能满足米脂县域小米加工的需求,还能有效带动榆林市南部六县、延安市北部县区以及山西吕梁片区的小米产业向米脂集聚。
“陕北大礼包”打造消费协作“升级版”
扬榆协作以来,扬州市对口帮扶榆林市工作组结合榆林农副产品特色,在江苏省内首推“消费帮扶”特色大礼包,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热情支持。工作组通过搭建消费帮扶工作平台,进一步做强榆林“陕北大礼包”品牌。
深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大礼包”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关键还在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扬榆协作工作组的助力下,佳县的苹果、子洲的黄芪、吴堡的手工挂面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纷纷迅速崛起。
随着越来越多“扬州配方”的不断注入,榆林好产品推陈出新,逐渐能在市场竞争中凭借“实力”赢得一席之地,通过“消费帮扶”促进富民增收真正长久落地。
近年来,扬榆两地通力合作,不仅连续在扬州举办“榆林好产品下扬州”活动,着力打造“榆林好产品”公共品牌,还统一了标志,全力推动“榆货入扬”“榆货入苏”,打造消费协作“升级版”,不断提升榆林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准。
有了好产品,想要卖出去、卖上价,还得会“吆喝”。近年来,扬州援陕挂职干部积极帮助榆林农特产品开发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先后助推榆林苹果、小米、黄芪等农特产品出口至新加坡、阿联酋、东帝汶等国家。
2024年,通过建立扬榆两市买方联盟、卖方联盟深度结合的扬榆“消费帮扶”产销协作机制,依托“榆林好产品下扬州”等展销活动以及扬州市近20间消费帮扶专馆等渠道,全年东部地区直接采购、帮助销售榆林市农特产品及手工艺品4.53亿元,完成了年度指标任务的500%,有效带动了榆林当地群众增收,真正成为富民“摇钱树”。
“货”要卖出去,“人”要走出来
“货”要卖得出去,“人”更要走得出来。
为拓展跨区劳务协作,榆林先后建设8个县区规范化零工市场。在绥德县零工市场,大量求职者前来咨询岗位情况,工作人员查阅企业招聘信息,精心地推荐适合的岗位。“今年以来,我们已组织38名脱贫劳动力前往包括扬州在内的江苏各地务工。”绥德零工市场负责人赵悦表示,通过劳务协作促进就业,也是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能够顺利融入江苏当地工作环境,我们不仅提供岗前培训,还安排专人赴当地持续跟进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等情况,及时解决各类问题。”今年以来,榆林各地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增加体验式实景式培训内容,推行以工代训,举办专项就业技能培训班22期,培训1092人次,有效促进了东西劳务协作。通讯员 扬榆协 记者 李仁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