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种植基地大棚,暖意融融。金墩乡邑头村务工群众屈政江将刚采摘的玫瑰花分拣入盒,身后温室大棚里连片的鲜花开得正艳。

“沪滇协作资金就像精准的‘营养剂’,从土地平整到大棚建设,全流程为产业‘造血’,为我们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乡村振兴等方面注入了强劲动力。”金墩乡武装部部长赵轶说。

花卉种植基地航拍图。

花卉种植基地航拍图。

据了解,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种植基地一期188亩已建成投产,总投资4700余万元,其中沪滇协作资金2200万元;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面积192亩,注入沪滇协作资金900万元。两期累计3100万元的沪滇协作资金,成为产业园加速崛起的“引擎”。

“我们花卉基地的一期、二期都用到了沪滇协作资金,它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昆明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胜介绍,一期基地建成后,今年3月以来已销售玫瑰花超300万枝,产值300多万元。二期项目今年年底投产后,累计将近400亩的基地花卉年产值将突破4000万元。

花田车间分拣忙。

花田车间分拣忙。

资金“落地”即“显效”,背后是沪滇协作与鹤庆县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刘元胜坦言:“没有沪滇协作资金的及时注入,我们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从土地平整到规模化投产的跨越。”

产业壮大的同时,“红利”正顺着产业链流向农户。目前,一期花卉基地已带动8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二期投产后,用工需求将增至160人,像屈政江这样“家门口”上班的村民会更多。“土地流转每年有租金,花棚上班每月有工资,年底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这三样加起来,收入还是可以的。”屈政江的话道出了在基地务工农户的心声。

鲜花棚内采收忙。

鲜花棚内采收忙。

据刘元胜介绍,仅花卉产业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47.5万元,且租金逐年递增,满产后工资性支出将超过600万元,加上各类租金给村集体带来的收益,形成了“租金+工资+分红”的三重增收模式。

从零散农田到现代产业园,从“一枝花”到“千万产”,沪滇协作资金正以“乘数效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保彤、赵俊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