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黔西南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州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促进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育苗强基。积极实施青年发展“十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青年就业、住房、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入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以东西部协作帮扶为契机,全州277所中小学与广东省惠州市258所中小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促进两地青少年交流;成功举办以“绿茵逐梦·加油少年”为主题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来自11个省(区、市)26支队伍近500名青少年参加活动;围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加油文化,开展以“童心共绘同心圆”为主题的青少年交流活动5次,各县(市)通过体育项目、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等多样化形式,不断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共居共事。制定《黔西南州高质量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载体,深入推进新市民社区“五个融入”“五个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红石榴+”行动,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大力扶持民族传统节日,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嵌入,积极推进各民族共建共享、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红石榴家园”互嵌式社区建设。

2024年,各县(市)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共打造贞丰珉城社区、册亨县高洛街道、兴义市栗坪社区等8个城市民族工作试点。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融合发展。有序推进“民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等5个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提质增效;打造兴义市万峰林、安龙加油文化公园、贞丰古城、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等一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试点,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促“三交”七项行动,着力在6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全方位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规范讲解词导游词、开展讲解员导游培训。

通过实施“三项计划”,该州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记者 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