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苏轼,一生三段贬谪经历,哪一段会让你感触最深?为什么?”这是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粤黔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语文教师王敏,在教授苏轼诗词的课前给学生留下的问题。

王敏告诉记者,从2024年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开始实行“3+1+2”模式,要想适应新高考,就要把语文教学从死记硬背变为理解应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人生轨迹,带入作者思想并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吸收课本内容。

陆志勇2022年8月来到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参加帮扶工作,担任数学老师,原本今年1月服务期满就要回到广州市南沙区,但一封学生集体签名的挽留书,让他决定留下来将这届学生带完,明年8月再结束帮扶。

陆志勇告诉记者,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好,有畏难情绪。于是他在班上采用了分组教学,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领头任组长,其他学生自由选择组队,组成8个队伍后,上课时分组坐,让学生自由讨论,好学生带动落后生,成绩按组评比,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一年多来,陆志勇的班级数学成绩从低于年级均分变为了超过年级均分。

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与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结成了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来到紫云的教育帮扶团队引进育才新理念,通过系列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课程之外,帮扶团队的老师也十分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长刘将原是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中学副校长,今年8月到紫云自治县开展帮扶工作。刘将介绍,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校际交流、致远大讲坛、举办德育“电影节”等活动,结合学科教育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致远大讲坛是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倾力打造的思政大课堂,讲坛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邀请社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走进校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及学生密切关注的学习、生活与就业等内容,从趣味数学到音乐中的爱国情怀,从如何度过高三、备战高考,到无人机、AI等前沿科学,通过多领域的知识讲解,拓宽学生眼界和胸襟,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各类校园活动中来,在召开校运会前,在学生中开展校运会会徽征集活动,用学生作品作为会徽,收上来的不少都是富有民族元素、设计感强的作品;学校还搭建了校园小舞台,让学生自由上台表演才艺、展示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斩获自信。

近两年以来,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本科上线率实现了“三级跳”,2024年本科上线率达到76%。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比赛,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强基计划”比赛多个学科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在省、市举办的航模、海模、建模、机器人比赛中也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在2023年安顺市足球联赛中分别获得男子冠军、女子亚军。特约通讯员 王超  记者 熊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