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医院麻醉科帮扶专家在剑川县抢救病人。 供图
剑川县老君山镇富乐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供图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携手并肩,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拓宽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拓展协作内涵,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努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牵手七载,浦东新区坚持帮扶真情实感、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剑川县把握发展机遇,以协作促发展、以发展带共富,推动两地在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上海累计在剑川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42个,投入帮扶资金3.74亿元,先后选派挂职干部8名、专业技术人才89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70余人,一个个“山与海”的美丽故事正遍地开花。
培基固本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沪滇协作以脱贫群众增收为核心,精准对接剑川县需求,不断强化资金支持与项目引入,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乡村“造血”能力和群众增收后劲。
在剑川县老君山镇富乐村,1200亩苹果基地喜获丰收,新建成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迎来繁忙时刻,一筐筐新鲜苹果被送入冷库。“多亏有了冷库,基地的苹果实现了就地保鲜,再也不用运往外地冷藏存储。”基地负责人施伟迪高兴地说,这不仅大幅降低了果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更有效延长了苹果销售期,使企业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调整销售策略。
老君山镇是优质苹果种植区,但果品保鲜期短一直困扰当地苹果产业发展。2023年,沪滇两地干部积极争取帮扶资金1100万元,用于建设老君山镇富乐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今年9月,新建的交易中心厂房和保鲜冷库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苹果在储藏、分拣、包装、运输等环节上存在的基础薄弱、科技赋能不足等问题,每年还通过租赁为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约200个工作岗位。
随着协作工作进入更深层次,沪滇两地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剑川县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结合剑川高原生态优势,浦东新区先后在羊岑乡、沙溪镇投入沪滇资金建设剑川万头奶牛养殖场(一期、二期)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以来,为当地提供近1000个稳定就业岗位和每年近50000个临时用工,带动10000多户农户发展牧草种植、20000多户农户持续增收。“云端牧场”种养销一体的奶牛产业逐步成为剑川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通过不断做长产业链、做宽流通链、做强消费链,两地扎实推进沪滇消费帮扶,帮助剑川松茸、白芸豆、藜麦、地参、苹果等农特产品“出滇入沪”。今年以来,上海通过消费帮扶,已帮助剑川销售各类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400余万元。
示范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进入冬季,沙溪古镇的旅游热度不减。作为千年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凭借独特的古镇与古村落文旅资源,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借助沪滇协作项目,沙溪持续推进古镇保护、旅游开发、城乡互动和文化挖掘,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援助资金和专业团队,深入参与乡村规划、环境治理、产业培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系统化、可持续的帮扶模式,使千年古镇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以沙溪古镇为中心,剑川县积极推进“连珠成串”,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一个个秀美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沪滇协作工程正在“多点开花”。
在距离沙溪古镇仅有4公里的沙溪镇溪南村,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让这个小村焕然一新。今年以来,浦东新区投入沪滇资金1800万元,在村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沿河步道及亲水平台打造等项目,不仅美化了村庄,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溪南村党总支副书记方绍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生态旅游、乡村民宿等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在帮扶过程中,浦东新区始终把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整合使用援滇资金、政府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交通出行、供水保障、人居环境等全面提升,以精品引路、以示范带领,推动山乡蝶变。
在老君山镇新和村易地搬迁点索玛新村,曾经世居“九山八箐”的彝族群众,在新居有了完备的基础生活设施;在弥沙乡弥井村,沪滇对口帮扶旅游扶贫项目恢复了盐马古道时的风貌,昔日繁华的古村又有了发展希望;在沙溪镇华龙村,修缮后的老旧建筑、闲置资产成为精品民宿、半山咖啡,乡村成为了旅游目的地……
自2017年以来,浦东新区在剑川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97亿元,为剑川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举措 深化人才交流协作
沪滇协作更高水平的开放协同,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沪滇两地不断加强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通过“组团式”帮扶、互派干部挂职、人才培训交流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去年5月,上海向剑川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一套联影科技大型影像诊断设备系统160排CT,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诊断。但精密设备使用不熟悉,让剑川的医生们犯了难。
为帮助剑川县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浦东新区采取专家派驻、设备支援、技术输出、临床带教、人才培育等形式,先后派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东方医院的72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查房、手术操作、技能培训、业务讲座、科室管理、医疗器械使用等各方面言传身教、示范表率,传授专业知识、先进理念和诊疗技术,使剑川的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快速发展,诊疗范围不断拓宽,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上海专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我们本地医疗团队。”剑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建明介绍,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上海的医疗帮扶团队按照“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模式,与县医院结成“专科联盟”,并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业务培训、案例讨论、手术示范等,加强医疗人才培养,推动多种诊疗技术取得突破。同时,积极组织剑川县的基层医生到上海培训、组织上海医疗专家团队到剑川交流指导,完善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今年以来,已帮助剑川县60名乡村医生完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培训。
上海还同步对剑川县开展教育帮扶,大力实施“素养教育综合服务体系”计划与建设。目前已在剑川的10所学校打造了10间“梦想中心”教室,并组织10位校长到东部地区培训,组织135位教师参加梦想课程培训。
干部培训交流机制也在不断深化。浦东、剑川两地积极选派优秀干部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对口交流培养,着力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思想理念。剑川县弥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欣于2022年前往浦东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学习后,感慨地说:“在浦东新区的挂职锻炼,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
沪滇情深,山海相连。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浦东、剑川两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不断汇聚新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沪滇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我们将继续按照‘浦东所能、剑川所需、全力助推’的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剑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海浦东新区挂职剑川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成祥表示。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段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