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悠悠,云山锦绣;山海辽阔,黔山秀水。
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广州2013年开始与黔南州结对,2016年新增与毕节结对,2021年新增与安顺结对,总计帮扶贵州3市州和23个县。近年来,广州累计向3市州投入财政帮扶资金约48.09亿元,选派党政干部187名、专业技术人才2666名。
近年来,广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部署要求和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要求,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发展,扎实推动广州市东西部协作取得新成效,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体现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
黔南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
产业协作按下“快捷键”黔货出山入粤开启“直通车”
今年8月,第32届广州博览会现场,来自毕节的76家企业携230多款“山中好物”集中亮相、热销,开启粤港澳大湾区“直通车”。近年来,广州市协助穗毕两地开展“黔货出山入湾”等一系列活动,助力毕节农特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消费协作。截至8月,广州采购、帮助销售毕节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22.27亿元,助力毕节消费协作。 近年来,产业协作按下“快捷键”。广州市协助共建产业园区8个、其中农业产业园7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数43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11.48亿元。“广州企业+毕节资源”“广州总部+毕节基地”“广州研发+毕节制造”“广州市场+毕节产品”的“4+”合作模式逐渐深化,多方联动推动产业招商、产业园区共建,培优育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打通一二三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让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不仅如此,民生事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如雨后春笋,“订单班”累计培养学生2000余名、辐射带动就业1.1万余人;一批又一批医生、教师“送教”而来,医教协作深度融合;以文旅带动消费的做法,吸引粤客游黔,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回顾2016年,广州与毕节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先后助力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9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伴随东西部协作进入新阶段,广州市安排天河、番禺、增城3个区与毕节七星关、大方、纳雍、赫章、威宁、织金、黔西7个县(区)开展结对协作。自此,广州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0.02亿元,184人次党政干部、4005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奔赴毕节,展开“广式帮扶”。
化屋村是贵州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以来,广州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推动当地黄粑、苗绣、肉牛等产业发展
文旅协作搭上“顺风车”国庆假期畅游正当时
“安顺那么美,总要来趟安顺吧!”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安顺向全世界游客发出诚挚邀请。国庆假期前,这份热情邀约也传到了广州。不少广州游客正计划开启国庆假期之旅,打卡包括安顺在内的贵州热门旅游目的地,感受休闲度假的乐趣。 假期前,来自安顺的热情邀约,已让游客们“身未至,心已远”。闻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中国最美水溶洞”龙宫、神奇秀美的格凸河、最美“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安顺的美丽,藏在山水彩云间,也藏在魅力城乡里。当然,让热爱美食的广州游客们念念不忘的是安顺的地道美食:屯堡烤小肠、安顺裹卷、丝娃娃、冲冲糕、夺夺粉等小吃,还有灌汤猪脚、平坝鹅肉、普定四钵宴、关岭牛肉、幺铺毛肚、断桥青椒鱼等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
事实上,不仅是安顺,毕节、黔南等贵州热门目的地对广东游客来说都已耳熟能详。便捷的交通、美丽的风景、舒适的气候、丰富的美食让这些目的地不断吸引着来自广东的“回头客”,广东也因此成为贵州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据统计,2023年入黔游客中广东游客人数排名第一,文旅协作结出累累硕果。
据悉,2021年与安顺结对以来,广州市安排越秀、花都、南沙3个区与安顺平坝、镇宁、关岭等6个县(区)开展结对协作,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15亿元,选派党政干部56名、专业技术人才551人走进安顺,展开帮扶。
如今,在安顺,创新的红芯红薯互联网销售正成为消费帮扶新模式。今年以来,广州市南沙区联合紫云县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借鉴广东省“四小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公园)的先进经验做法,开展“我在贵州有个园”活动,红芯红薯互联网销售新模式就是一大亮点。在粤黔协作紫云小组的广泛动员下,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中铁建南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爱心单位企业及职工、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认领,采用创新的“互联网+”模式。通常以一分地或者一亩地为一个“微农场”单元,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发起认购,企业、爱心人士以一定价格认领,成为农场主。农场由湾坪村合作社统一管理并负责日常经营,当地困难脱贫户则具体参与土地的打理等工作。收获时,“微农场”产出的农产品红芯红薯全部归认领人所有,农场主可随时通过网络查看农场情况,参与农场种植、线下体验等,并同时获得认领证书一份。
“我将自家的两亩地出租给了湾坪村合作社用于‘我在贵州有个园’的项目建设,每亩地的租金为800元。”紫云县白石岩乡湾坪村村民王菊琴还参与到红薯的种植过程与日常管理中,从育苗到栽种,从日常除草到采挖红薯,一年累计下来要工作70天,工资按每天100元算,一笔笔稳定的收入让王菊琴心里更踏实了。在湾坪村,像王菊琴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
乡村协作带动“市场热”共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13年,广州与黔南“结缘”,两地正式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自2016年起派驻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黔南,助力黔南如期脱贫,836个贫困村出列,92.9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贵州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脱贫“摘帽”。2021年进入东西部协作新阶段,由“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广州市海珠、荔湾、白云、黄埔4个区与黔南贵定、瓮安、龙里、惠水、平塘等10个县开展结对协作。11年来,广州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8.62亿元,134名党政干部、2080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到黔南,强产业、惠民生、建设和美乡村、培育发展新动能。
当前,广东“百千万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股热潮也涌动到了黔南腹地。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广东“百千万工程”做法,广州市以“美丽庭院”创建为牵引,持续开展“我在贵州有个园”活动,因地制宜打造61个有黔南特色、广州元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运用东西部协作资金、资源、机制,支持打造惠水、龙里、荔波等特色产业和文旅示范带,在建设和美乡村示范上共写新画卷。
乡村协作带动的“市场热”还不仅于此。携手推动产业发展强起来,支持共建产业园区拓功能、扩规模、增效益,集聚更多龙头企业、标杆企业等,才能在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上培育黔南新动能。为此,广州市深化农产品精加工、精细轴承、预制菜等产业合作,持续推动重点企业在黔南抢抓“风口”机遇培育新兴产业;依托广州消费帮扶“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大分销”体系,一品一策精准发力,助力黔南刺梨、茶叶特色农业产品、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等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整合广黔两地文旅资源,联合开展宣传互动、客源互送、路线互联,携手推动文旅市场热起来。
今年9月,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等的大力推动下,广州市利世慈善基金会从黔南州三所中学中遴选出5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处于困境的学生进行长期奖学帮扶。近年来,广州市深化“组团式”专业人才帮扶,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引进广州智慧,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粤黔两地,越来越多的教育、医疗机构结对,越来越多的黔南学子报考广州高校,专题培训讲座、远程在线授课成为常态。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民生帮扶成色更足
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展望未来,广州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部署要求和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要求,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发展,务实推进产业、劳务、消费、民生等方面协作,不断提升广州市东西部协作工作成效。
具体来看,将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加大要素供应保障力度,加快564个帮扶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平塘光伏建设项目、惠水食品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三期)、紫云生态鸡养殖示范项目、关岭茶产业加工厂、瓮安县农副产品广州销售等14个大项目、好项目,带动3市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园区发展扩能升级,高水平推进30个共建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穗安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毕节大方县、威宁县,黔南瓮安县、惠水县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帮助完善物流、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园区增强资源集聚、项目孵化、产业引领等作用。
让民生帮扶成色更足,将更好发挥援派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接续组织医院、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支持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和教育服务项目。鼓励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国企民企及“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劳务培训,力争2024年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0万人以上。
助力黔货出山走出新路。将贵州农产品、旅游等资源优势与广州市资金、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标准化水平,培育金刺梨、蜂糖李、红芯红薯等一批适应大湾区市场的爆款单品,以及南山婆、紫运薯来、春归科技、天赐贵宝等一批销售额冲亿元企业。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方圆、陈薇薇